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深化物理学科社会服务功能,求真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团总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引领,联合塘窦社区,立足专业特色,聚焦民生需求,创新开展“物理+公益”系列志愿活动,以科技力量破解民生难题,用专业智慧传递人文关怀。活动惠及居民200余人次,取得显著社会反响,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一)“科学有温度”物理助老实践行动
防丢失磁吸钥匙扣:志愿者们将非织布缝制成卡通挂件,内嵌环形磁铁,利用磁吸定律实现钥匙自动归位,制作40份赠予独居老人,有效解决老年人易丢钥匙的困扰。这些针织图案还融入了福字和祥云纹样,寓意平安吉祥,传递了青年学子对前辈的无限敬意与浓浓祝福。
“光折之力”阅读架:志愿者们采用硬纸板搭建三角力学结构底座,搭配非球面树脂放大镜片,组装40套可调节阅读装置,有效缓解老人颈椎压力,帮助老人轻松阅读,展现出物电学子的工程智慧与人文关怀。
(二)“光影传情”物理科普摄影服务
求真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志愿者充分发挥物电专业优势,创新性地将偏振片技术与数码成像结合,搭建小孔成像怀旧工坊和偏振片复古滤镜棚两类特色拍摄场景,用暗箱、感光相纸复原19世纪摄影工艺,同时利用偏振光消除金属框眼镜反光,叠加渐变偏振膜营造老照片质感,为40位老人拍摄银盐胶片肖像,冲洗装裱照片40余幅。镜头下,他们眼角的笑意与偏振光影交织,一张张充满故事感的“老照片”跃然屏上,笑容与温情被定格成永恒记忆。这些照片里不仅有时代的印记,更能看到科技的未来。不仅用物理知识重现旧时光的质感,更在快门声中串联起两代人对岁月与温情的共呜。
(三)“舌尖安全春风护,脉象安康志愿红” 志愿服务
志愿者们走进社区、扎根学校,创新性地采用相声形式进行食品安全宣讲,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揭露“保健品陷阱”、“三无食品危害”等常见问题,生动讲解了食品选购、储存、加工等方面的实用知识。活动现场穿插有奖问答环节,发放食品安全科普手册150余份,居民踊跃参与,积极学习“看标签、辨日期、查资质”等小技巧,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关注、家家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氛围。与此同时,求真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特邀中医专家现场把脉问诊,提供免费体质辨识、健康咨询等服务,解答关于饮食调理、疾病预防等疑问,并传授中医养生小妙招,同步开展血压测量、穴位按摩等服务,共同筑牢居民健康防线。
(四)“精神坐标观影会”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堂
团总支组织师生共同观看《雷锋:永远的精神坐标》纪录片,以分享雷锋故事和当代“雷锋”事迹、开展“雷锋精神与科研攻关”主题研讨、开展“校园环境我守护”志愿活动等方式,让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雷锋形象呈现在大家眼前,将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传递到大家身边。通过“学、思、践、悟”的立体化学习模式,加深师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促进互助互爱的和谐关系,同时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落在平常。
(五)“缅怀英烈忆初心,信仰领航践使命” 主题党日活动
求真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联合商学院及浦江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师生,与当地老党员一起来到望湖山(毛吾山)烈士纪念碑。大家一同倾听了墓碑相关人物事迹与历史背景,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紧接着,在场师生身着素装、手持工具,怀着崇敬之情俯身烈士墓碑前,用毛笔蘸取朱红颜料,一笔一画认真描摹碑文上的先烈姓名与生平事迹。风雨侵蚀的碑文字迹在同学们的细心勾勒下逐渐清晰鲜亮,仿佛诉说着跨越时空的信仰与坚守。墓碑上的颜色不仅是涂料,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描红不仅是还原碑文的颜色,更是让烈士精神在我们心中永远鲜活,每一笔都是对初心的叩问,每一画都是对使命的传承。在场青年纷纷为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动容,表示将始终铭记历史、以先烈为镜,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学业攻坚和志愿服务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当有为。求真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传递奉献之情,展现出独特的社会担当与创新活力。在未来,学院将持续构建“物理+公益”实践范式,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拓展科技志愿服务场景,推动学科资源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让雷锋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永恒生机。
图/文:求真书院
审核:葛静